注意!别搞混胎记和血管瘤了!

“以为是胎记”

根据TVBS新闻网报导,台湾台中市大肚区一名1个月大的徐姓女婴,耳后突然长出“鲜红色斑块”,一开始家人都“以为是胎记”,但它开始发痒且越变越大,从0.5公分长至1公分,让家人相当担心。

图/tvbs

新生儿血管瘤

经乌日林新医院儿童心脏科廖立勤主任谘询,发现竟然是“新生儿血管瘤”,医师立即安排徐小妹住院3天,采口服Propranolol心律锭药物治疗,临床观察药物反应,确认没问题后返家继续服用药物治疗5个月,成功消灭血管瘤

通常发生在…

乌日林新医院儿童心脏科廖立勤主任指出,新生儿血管瘤属于一种血管性肿瘤,台湾统计婴儿发生率约略是1%~2.6%,好发于女婴、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的婴儿;研究显示新生儿血管瘤可能涉及胎儿期间的血流变化、遗传因素和生长因子作用。新生儿血管瘤通常在婴儿出生后的最初几周开始出现。

根据统计约有6成属于表浅型,由于徐小妹的血管瘤除了有皮肤表面的深红色瘤块,另外更有隐藏在皮肤下深部血管瘤不易察觉,属于混合型的血管瘤。

拖延恐引发并发症

新生儿血管瘤通常出现在头部和颈部,但也可能出现在其他部位随着时间推移而急速增大,在某些情况下恐会引发并发症。建议可至小儿科藉由理学检查发现有无新生儿血管瘤,也可以透过扫描超音波或核磁共振检查,确认病变深度和位置,及早确诊有助于制定适当的治疗计划。

这些是危险区域!

大多数新生儿血管瘤是良性肿瘤且会自行消失,一般而言无需治疗。然而,对于生长迅速或可能引发并发症的血管瘤,治疗是必要的,尤其当血管瘤位于特定危险区域,如眼睛、口腔或鼻腔时,恐影响感官器官的正常发育,导致视力或听力问题。

图/tvbs

1岁前是黄金期

1岁以前是治疗新生儿血管瘤的黄金期,治疗选项包括观察、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,廖立勤说,首选为药物治疗,口服Propranolol心律锭是一种常见的药物,已证明可抑制血管瘤的生长,临床上大多用来治疗高血压、心律不整等,属于一种非选择性乙型阻断剂,能降低心跳速率。

廖立勤也提醒,新生儿血管瘤虽然在婴儿期间相对常见,但多数情况下是可以自行缩小和消失的。然而,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婴儿的皮肤状态,及早发现并寻求医疗协助。

各位家长们,请多加注意哦!

-以上资料&图片由Viralcham 小编整理报导-

Like Viralcham Facebook!不出门也能知天下事~~(请点我)

▼更多文章▼

【到底什么意思❓】Shah Alam马路上出现的『Zig Zag白线⚡』原来是这个作用!

【没想到是这里 ❗ 】空服员揭⚡飞机上「最脏的地方」提醒:”别用机上卷筒卫生纸!”(内有影片)

【Shopee新退货政策❗】从11月13日起⚡ 顾客「可取消」在运输中的订单!